關鍵詞:污水處理運營 污水處理外包 工業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第三方運行 工業廢水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
凜冬過后,整合、競速、重構中走來的環保,正以“新面孔”淬煉而出。
作為重資產和基建補短板的優選,環保曾被視作資本市場上最被看好的板塊之一。即便如此,仍難擋過去兩年里的蕭瑟之勢:隨著“資管
新規”和PPP清庫等工作的實施,環保產業中此前由于早期大幅擴張導致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升高。這期間,借助資本力量大舉擴張的環保民企
,企業負債率普遍上揚的同時,也受到了資本“冷眼”。“斷臂求生”似乎成了業界共識。
進入2020年后,尋找有經濟實力的國資“搭把手”態勢仍在延續。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兩年半里已有23家民營環保企業發生了控制權變更
或者經營上的重大變化,更為普遍的是受讓方均為國資。《2019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顯示,國企與民企的比例約為2:1,排名前20位的企
業中民企僅有3家。前10強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到半數,真正的民企僅剩1家。
回暖后行業邁向進階之路
身處行業洗牌與國有資本的夾縫中,環保民企迎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不確定性在于,近年來PPP模式不斷縱深前行之際,環保業務隨之醞釀出新風向:從重資產、重資本的產業特性也在逐漸向輕模式、輕能
力發展;從投資、建設端轉向投建運一體化階段。更主要的突破口是在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綜合集中治理,誠如環渤海綜合治理、長江大
保護、“無廢城市”建設等生態環境治理行動正在開展,單個環保企業難以滿足項目需求。
這需要有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如資金調度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尤其在PPP項目中將著重強化企業融資能力、施工能力、政府協調能力
等多方面綜合素質。明顯的特征是,后者項目復雜程度更高,與地方政府間的協調更多,項目投資額亦將幾何式增長。而這,正是大型國企、
央企的優勢。
面對轉型升級與不斷細分的環保產業,央企國企在資源整合及資金優勢明顯,根子正,很有錢,能干活。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市場的并購重
組,市場經營主體逐漸發生聚合效應,形成了一批區域性、流域性的環境綜合服務商。從2020年一季度環保項目招投標情況看,有28家央企中
標,占央企總數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各省級地方國企平臺公司已達24家。
在解決了企業的生存問題后,如何與環保民企攜手發展是國資接下來的重要問題。能否真正融為一體,要看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適配性。
通過與環保民企的合作,國企也可以補上自己在相應領域的缺口或強化自身的優勢。對于民企而言,一方面加快融資進度降低融資成本,另一
方面,國資背景也為環保企業的市場拓展帶來便利。至于后續如何演變,還需觀察國資入場后企業的整合情況。
新格局下如何從容“答題”?
隨著國資大舉入場,環保民企的機會在哪里?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環保產業“十四五”將有更大的投資潮流。有咨詢機構預測,節能環
保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6%,2020年產值預計達10萬億。經過上半年的資金準備和與國企的磨合后,下半年的環保產業大概率進入建設
期。
“國資進來,可解決眼前的資金問題。能不能讓民企基因在新的平臺上發揮新價值,則是下一步思考的問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
說道。大整合與大洗牌的過程中,環保產業正在走向技術深耕期,也將會回歸服務業的本質。按照環境商會的預判,運營管理能力與核心技術
將成為環保下半場競爭的核心要素。
“環保產業歸根到底是技術服務型產業,既不是投資型產業也不是基建類產業。”在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看來,在專注工程技術復雜、要
求靈活變動時,貢獻超七成技術創新的民企決策機制靈活、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就凸顯出來。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技術類、設備類、解決方
案類等技術型民營環保企業在環保領域占比達到90%以上。
新一輪機遇在于,精耕細分領域的技術及效率板塊的同時,與國資形成鮮明對比的環保民企,將定義為創新性企業迎來真正驅動力。亦如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霆所言,“資本雄厚的國企進入環保行業后,重點應該放在打造大平臺,從而聚集更多技術領先的民營企業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對民營企業要求更多的是提供解決方案、產品或服務。
換言之,未來將主要由其作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和大型項目的投資主體,而民營企業則更適合輕資產模式。民營環保企業未來主要是通
過核心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來參與到環境污染治理。畢竟,只有擁有自己的硬核之后,才能在這樣一個宏觀背景下在環保空間中擁有一席
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