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污水處理運營 污水處理外包 工業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第三方運行 工業廢水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
一、 概念和定義
工業污水處理廠,依據《環境保護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是指為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工業聚集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場所。
生活污水處理廠通常也被叫做城鎮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廠,在《環境保護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中被稱為“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場所”,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生活污水處理服務的場所,不包括為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工業聚集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場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自建自用的污水處理場所。可見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以下稱生活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功能應當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生活污水處理服務。
另一個常用的相關概念“污水處理站”,一般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自建自用的污水處理場所。建設污水處理站的原因是,企業生產廢水需經預處理達到相應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并符合市政管網接水要求,方可進入污水處理廠。
二、目的和意義
通過區分兩者,實現對兩者的分類管理,包括判斷是否需要繳納相應污染物的環境保護稅,出水水質是否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以及加強對工業園區和企業的生態化管理。
根據《環境保護法》相關要求,工業園區必須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否則將限制企業入園或取消園區資格。而工業廢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有門檻,需要企業預處理,符合納管標準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生態環境部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主要污染物嚴重超標排放的有78家污水處理廠,其中36家因為上游來水超出接納標準,導致治污設施故障,使出水超標。
隨著環保領域改革力度的增強,對項目建設單位的污染物達標排放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這需要項目建設單位提升環保意識,加強與環保主管部門的溝通,使建設項目滿足國家及地方環保標準和要求,采用合格的污水處理設備使污水穩定達標排放,為企業正確對污水進行預處理,符合納管標準進入污水處理廠提供保障。
三、區別
(一)工藝上
工業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處理主要針對嚴重影響環境的化學物質,還有排放出來的廢渣液體進行全面的過濾。相對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的成分更復雜,污染的程度更高,處理的難度也更高。
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主要針對的是生化部分,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生化處理工藝,包括常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厭氧-缺氧-好氧法(A2 O)、厭氧-缺氧(A/ 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工業污水處理對應不同的工業種類行業類別,如紡織業、皮革業、造紙業等等,紡織業之下又分為各個子行業,如棉紡織、毛紡織、麻紡織、絲絹紡織、化纖紡織,按工序劃分,有染色、印花、麻脫膠、繅絲等等,不同行業不同工序產生的工業廢水含有的污染物質千差萬別,清污處理也就不同。
生活污水處理廠大體相同的處理工藝,各種工業園區工業集群區內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各有特色,不可能只靠一種處理工藝就能對所有的工業污水進行處理,這是與生活污水處理廠最本質的區別。
(二)功能上
工業污水處理廠:為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提供污水處理服務,工業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發展是工業園及工業集群區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工業園區生態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生活污水處理廠: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生活污水處理服務,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城鎮生態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三)繳納環境保護稅的要求不同
工業污水處理廠:沒有減免環境保護稅的規定。但依據《環境保護稅法》第4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屬于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不繳納相應污染物的環境保護稅。
生活污水處理廠:依據《環境保護稅法》第12條,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應稅污染物,沒有超過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的,不用繳納環境保護稅。超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的,不符合免征環保稅條件,應按照規定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四、區分標準
判斷某個污水集中處理場所是否屬于生活污水處理廠,國家稅務總局財產與行為稅司編制的《環境保護稅政策和征管業務指南》,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1.是由國家政府財政支付運營費用;
2.是否符合城鄉排水和污水處理建設規劃;
3. 立項審批文件、排污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等,是否明確項目建成后處理污水主要為城鄉生活污水;
4. 是否符合城鄉排水和污水處理建設規劃;
5.在當地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公布的本地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場所名錄中。
符合以上標準的污水集中處理場所屬于生活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