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污水處理運營 污水處理外包 工業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第三方運行 工業廢水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
1、概述
通過對石西污水來液的持續跟蹤化驗,發現來液水質穩定性較差,離子含量變化較大,現場水處理藥劑難以適應復雜的水質變化,污水回注水質達標處理難度較大。采出水具有結垢嚴重、懸浮物超標、細菌含量超標、水中含S2-導致變色的特點。通過二段式電解鹽細菌滅殺、輔助化學殺菌的接力式物理法、化學法等組合工藝技術,可提高石西污水回注水質穩定性,使回注污水達標。
2、接力式污水回注水質穩定性技術的研究
石西污水回注水水質不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是S2-的還原性較強,導致水質返色現象嚴重,實現污水回注水質穩定性的技術關鍵是控硫脫硫。通過研究認為,三點式控硫脫硫凈化、細菌降低控制,二段式電解鹽殺菌滅殺、輔助化學殺菌的接力式物理法、化學法等組合工藝技術,即前段控硫脫硫凈化、后段殺菌的接力式物理法、化學法的提高污水回注穩定水質穩定性技術,可以提高石西污水回注水質穩定性。
2.1 三點式控硫脫硫凈化、細菌降低控制的接力式配套處理工藝技術研究
2.1.1 電解鹽加藥
石西集中處理站新建一套電解鹽裝置,裝置形成的次氯酸鈉藥液,投加在1000m3調儲罐的進口,起到控制S2-含量的作用,可將調儲罐出水由黑灰色轉為黃白色。
2.1.2 除硫劑
在進入一段沉降罐進口管線上投加除硫劑:含有胺基的有機胺衍生物,并復配有滲透劑、活化劑、助催化劑等。復配劑用于提高有機胺衍生物與油水中的H2S的接觸機率、選擇性(有效減少CO2氣體的干擾)、反應速度,提高對H2S的吸附率。
2.1.3 脫硫凈水劑
2.2 二段式電解鹽細菌殺滅、輔助化學殺菌的接力式配套處理工藝技術研究
(1)注水細菌控制擬二段式進行:一段是對石西來水進行控硫脫硫、細菌降低控制,二段是對石南31注水進行細菌殺滅控制。
為了消除石南31轉油站清水、污水混合后的再次污染和啟用電解殺菌裝置的需要,在石南31轉油站新建電解鹽裝置到石南31進站2#污水罐的新加藥線。
(2)細菌控制分析
1)石西集中處理站細菌指標監測
試驗開始后石西集中處理站開始投加非氧化型殺菌劑,加藥點為外輸緩沖罐進口,細菌指標略有下降,但不穩定。試驗中期石西集中處理站電解鹽殺菌裝置開始調試運行,停止投加殺菌劑;電解鹽裝置投運初期,考慮利用次氯酸鈉藥液的氧化性能進行污水除硫、殺菌,次氯酸鈉藥液在調儲罐進口投加;藥液投加后,次氯酸鈉藥液將污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氧化,調儲罐出水由黑灰色轉為黃白色,污水凈化藥劑投加量相對降低;當污水中存在一定量的余氯時,污水再進行凈化處理,凈水藥劑(絮凝劑)將優先與余氯反應,進而影響藥劑的絮凝性能,造成多功能出水水質出現波動。因此,將次氯酸鈉藥液以不同比例摻入來水中,考察次氯酸鈉藥液對污水凈化處理的影響
試驗結果:當次氯酸鈉藥劑投加量超過5‰時,水質凈化效果特別是藥劑的絮凝性能受明顯影響,因此水質凈化藥劑的絮凝性能受到明顯影響,從而水質出現波動。
將電解鹽殺菌裝置產生的次氯酸鈉藥液投運至調儲罐進口,污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大部分被氧化,有利于提高污水凈化處理效果,但水樣中的殘留有效氯將影響污水凈化形成污泥的密實程度;從運行角度考慮,若次氯酸鈉藥液投加在系統前端,需要對次氯酸鈉藥液投加量(≤5‰)進行控制。
2)石南31注水細菌指標監測
石南31站原有處理方法為投加氧化型殺菌劑,加藥點為注水罐進口。石南31轉油站電解鹽殺菌裝置投運后停止投加殺菌劑。
該站注水水質監測結果表明,石南31污水硫化物含量較高,粉劑殺菌劑先除硫(硫化物消耗比例為1∶6~1∶8)再殺菌,硫化物異常超標和細菌超標。新建電解鹽殺菌裝置投運后懸浮物10.6mg/L左右,各類細菌為0,余氯質量濃度0.8mg/L,符合注水水質要求。
4、結束語
二段式電解鹽殺菌滅殺、輔助化學殺菌的接力式物理法、化學法等組合工藝技術,一是提高了污水回注穩定水質穩定性;二是解決了污水回注水質不穩定的技術難題,實現了污水經過控硫脫硫凈化殺菌處理后達標回注;三是電解鹽裝置運行成本低,投用后降低化學殺菌劑的使用,讓水處理環節更加環保;四是可以通過水中余氯含量快速判斷水中細菌含量控制情況,用余氯指標實時監測數據,大大縮短了長期以來靠化驗監測細菌含量指標的測試周期、現場水質達標的控制周期。